绍兴市政务服务领域改革创新案例展示① 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 服务便民“越满意”——绍兴市打造“15分钟政务服务圈”
“中心开展‘一站式办理’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以来,工作效率大大提升,村民们办事更加方便快捷,实现‘行政审批不出镇,便民服务不出村’。”近日,在诸暨市岭北镇金山湖村便民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介绍说,“虽然村子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,但如今已有11个部门的211项事项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,村民们在‘家门口’就能便捷地咨询和办理。”
村民们得以“少跑腿”,甚至“零跑腿”,这是绍兴市聚焦政务服务工作,以民生保障为着力点,打通政务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缩影。今年以来,我市以党建为引领,围绕“三先三创”工作要求,以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为目标,深入推进“15分钟政务服务圈”建设,贴心、便捷的业务服务送到“家门口”,还能足不出户完成“云办理”,赢得了居民的“点赞”。
今年以来,我市对镇村二级便民服务中心,从“场所、事项、服务、管理”四个方面开展标准化建设,坚持标准化引领,因地制宜开展“示范型”“标准型”“简朴型”三类标准的创建活动,部分“示范型”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最多可为村民办理211项政务服务事项,其中“身后一件事”可办理户口注销、丧葬补贴等9个身后相关事项。在此基础上,对偏远山区村、经济薄弱村按照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服务理念,设置村级代办点。
同时,我市还加强市级部门横向协作,促进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纵向协同,合力银行、医院平台,实现政务服务“县乡一体、条抓块统”推进、“政银社企”联动;通过联席会议机制、首发响应机制,将基层群众迫切需要的,如人社、医保、公安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,下沉到基层,让群众办事实现就近办、多点办。线下,代办点遍地生花;线上,政务服务也不断升级。浙江政务服务网开设的100个高频事项“便民服务”咨询专栏,让群众办事咨询实现“最多问一次”。
此外,为更好服务老年人、残疾人、文化程度偏低群体,我市将基层党建元素融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,推行“红色代办”100%全覆盖,积极开展代办员队伍建设,按照“三有三优”标准,探索“村聘镇管”模式,选优配强基层代办员,充分发挥社保协理员、社工队伍、驻村指导员、村(社区)两委会成员作用,提供代办帮办服务。
目前,全市已建成示范性乡镇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46个,占比44.7%;“示范型、标准型”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117个,占比53.5%;“政银企社”联动可办事项达74项,村级可办事项平均达98项。1-10月,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评议中,办事群众满意率达99.63%,全市4225名基层代办员,提供代办服务达249186件。